今年以来,31所广东高校入驻“粤易班”。这个高校思政教育、学校管理服务一体化服务互联网平台,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上校园。
“粤易班”是广东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探索。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高校对外交流频繁,思想意识多元活跃。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2015年春季学期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坚持实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强化学校领导的标杆作用,书记、校长上每学期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共计1100多人次。同时,率先引导高校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建立生均20元的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从机制上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统筹发展。目前我省大部分高校已经独立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单位。
广东高校创新工作理念,采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方式,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多途径发挥育人功能。
中山大学2015级工学院学生区静怡今年参加了该校第二十一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简称“马研班”),在深入阅读《马克思传》后说:“17岁的马克思已心怀世界心怀社会心怀整个人类的发展,反观自身,早已过了17岁的我们理想在何方?学习马克思,最应当学习的应该是其信仰、坚持、胸怀与抱负。”像区静怡这样,中山大学已有1300多名具有较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骨干参加了马研班,许多早期学员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近年来成立“青网工作坊”,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育人细无声”的效果。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黄梓阳就是“青网工作坊”的网络文明志愿者。他和小伙伴利用空余时间自主开发的吉祥物、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互联网产品,频频刷爆“朋友圈”,传播主流价值观。他说:“我的职责就是用青年语言发出青年好声音。”
广东还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已有33所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建立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联盟,举办论坛,推进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库建设,努力打造南方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